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

台灣音樂劇 – 四月望雨

台灣音樂劇 – 四月望雨



得知台灣第一齣本土音樂劇 - 《四月望雨》,於八月23、24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公演,便邀約了幾位和平大使帶著興奮、期待的心情前往欣賞。

近年常有國外音樂劇來台表演,欣賞著這些歐美音樂劇,常覺得不過癮,因為不能完全聽懂。我心裡想著,台灣應該也可以用本土歌曲來演唱台灣音樂劇。

2007年台灣終於產出一齣充滿台灣風味的音樂劇 -《四月望雨》,全部的作詞作曲皆出自台灣人之手,這是一齣有國際規格的音樂劇,所有工作人員皆是一時之選,所以呈現出來的,就是精緻和高水準。

《四月望雨》以30年代音樂家鄧雨賢先生的故事為主軸,用雨賢先生最有名的四首歌,”四季紅” ”月夜愁” “望春風” “雨夜花” 的第一個字,組成《四月望雨》這個劇名。
鄧雨賢1906年出生於桃園龍潭鄉,書香門第的客家家庭。他的父親在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擔任漢學老師,所以鄧雨賢幼年時舉家遷居台北。鄧雨賢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,任職大稻埕「日新公學校」,次年在家長安排下娶鍾有妹為妻。鍾有妹畢業於州立第三女子高等學校(今中山女高),也以教職為業。婚後鄧雨賢前往日本學習音樂兩年。返台後熱衷於作曲,創造出許多屬於台灣人的音樂。

雨賢先生對音樂十分狂熱,再加上過人的稟賦,成為台灣樂壇的奇葩。他28歲(1934年)創作了一曲”望春風” ,震驚台灣樂界,之後又陸續創作200多首動聽歌曲。他擅長作曲,也擅長演奏小提琴、鋼琴、吉他…..等多種樂器,他研習巴赫管風琴曲、貝多芬與蕭邦鋼琴曲、是台灣的音樂天才。但台灣人對雨賢先生的生平和他創作的時空背景卻所知有限。

台灣光復後這些年,台灣樂界崇尚西方音樂,愛樂者對貝多芬、巴哈、柴可夫斯基…..等暸若指掌,卻對本土作曲家掌聲稀少。
這次能藉《四月望雨》描繪出雨賢先生的音樂才華,展現他追求音樂的理想和熱情,讓台灣人知道台灣的音樂家是值得我們驕傲的。

2007年六月《四月望雨》在台北公演,造成轟動,2008年跨出台北市在台中、台南、高雄公演。此劇是永齡基金會委託創作的第一齣本土音樂劇,由王偉忠先生擔任總監製,在其掌舵下,表現出來的水準真可和百老匯音樂劇媲美。


志工 Kate

沒有留言: